危机救援 危机常识

心理危机干预常用的模式

发布时间:2021-11-02

浏览次数:

     1、平衡模式

 该模式认为危机中的人通常处于一种心理和情绪的失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原有的应对机制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平衡模式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重新获得危机前的平衡状态。

 当前的工作重点是稳住个体的情绪,而影响平衡状态的因素由对事件的知觉、倩景的支持和应对机制。将他们从不平衡的情绪拉出来,重新获得危机前的平衡状态可以从改变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让个体的依赖关系使个体抵抗不安全感和强化个体的自我整合或提供个体以合适的应对机制。平衡模式可能是最纯粹的危机干预模式,也是最可能被应用于危机起始阶段的模式。

     2、认知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原则是,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尤其是通过认识其认知中的非理性和自我否定部分,通过获得思维中理性和自我强化的成分,人们能够控制自己生活中的危机。

 处于危机中的人通常给予自己否定和扭曲的信息,导致个体情感的内部感知向越来越尚极的方向发展,直到他们再也不相信在他们的情境中还存在着积极的成分。消极的、自我否定的对话和自以为对情境无能为力的认知会影响他们的行为。

 认知模式认为危机干预工作的任务是通过练习和实践新的自我对话,使个体的思想变得更为积极,直到消极的、否定性的自我对话消失为止。这种模式适用于已经稳定下来的个体。

     3、心理社会转变模式

 心理社会转变模式认为,人是遗传加上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学到的知识的产物。因为人们和他们周围的环境总是不断的变化、发展和成长,他们的社会影响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危机可能与内部的心理和外部的环境都有关。基于这种模式的危机干预强调与个体的合作,评估与危机有关的内部和外部困难,并给出合适的解决力法。

 心理社会转变模式认为危机不是一种单纯的内部状态, 而是涉及个人以外的环境,例收朋友、家庭、社会地位、职业、宗教等,但影响心理状态的外部因素远不止这几个方面。对于某些类型的危机。除非影响个体的社会系统也在发生改变,个体适应了系统,或个体懂得这些系统的发展变化规律及他们如何影响个体对危机的适应,否则难以获得持续性的解决。

  与认知模式类似,心理社会转变模式最适合已经稳定下来的个体。